11月2日,2025年生猪产业发展大会在云浮举办。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蔡辉益发言称,生猪产能必须控制,大企业要带头、中小企业也要跟随。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蔡辉益
据介绍,我国生猪产能自2021年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以来,产业格局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生猪养殖规模化大幅提高,疫病防控水平、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金融风险不断增加,产能快速增长,使得行业“内卷”蔓延,严重影响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场出栏生猪比重已经超过70%。能繁母猪存栏量最近几年一直在正常保有量以上。猪肉供应量明显增长,叠加消费低迷,导致当前又开启亏损周期。
蔡辉益说道,为避免生猪产业陷入内卷,避免再次出现2023年那样深度长时间亏损,生猪产业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今年7月份,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健全生猪产能综合调控机制,促进生猪市场稳定运行,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对此,蔡辉益认为,一是,内卷是市场经济场景下产业由增量快速发展走向存量竞争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内卷带来产业持续亏损,收入下降,倒闭企业增加,失业人员增多。
内卷导致的过度降成本甚至诱发肉品质下降、消费者不买账的现象。因此政府出面干预这种无序内卷式竞争。二是,高质量发展不排斥竞争。企业必须要创新,节粮减耗,降低疫病导致的损耗。在保持产品品质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是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另一方面提质增效也成为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增长方式。三是,生猪产能必须要控制,否则,猪价必然陷入持续低迷。没有稳定的利润,产业不可能高质量发展。大企业需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响应国家的调控政策。中小企业也要跟随,不要逆势扩张。我们也需要积极探索如何遵循市场法则条件下有序调控产能的机制与措施,使生猪产业行稳致远。
“今天,中国畜牧业协会联合温氏集团、牧原集团、双胞胎集团,共同邀请养猪同仁近千人,围绕‘行稳聚共识,经验同分享,创新谋发展’这一主题,通过政策解读、主旨报告、经验分享、互动交流,来研判形势,凝聚共识,探索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路径与措施,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蔡辉益谈道。
同时,他坚信,在政府的强力扶持和宏观调控下,在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养猪业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猪业产业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