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考察丨浅谈巴西大豆产业

2025-11-13
来源:

图片


2025年11月9日,当南美巴西考察活动踏上巴西西南部巴拉那州(Paraná)的公路上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一望无际的大豆田连片种植”延伸至地平线。

这次考察到访巴西的时机(11月)意义非凡。这片土地上正在播种的,是巴西2025/2026年度的希望 : 一个预计将再次刷新全球大豆产量历史记录的作季 。

图片


作为常年与大豆原料打交道的动物营养饲料配方从业者,对巴西大豆的情感是复杂的:既兴奋于它为全球提供了庞大、稳定、可负担的蛋白质来源;又时刻关注其庞大供应链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物流瓶颈和潜在风险。


南美考察巴西站的这几天,出于对巴西大豆的强烈兴趣,利用晚上时间整理了考察整理的内容:


一、巴西如何从零到“世界第一”

我们今天所见的“大豆王国”,其大面积种植历史其实不足50年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巴西甚至是一个粮食作物匮乏的国家 。


然而,巴西大豆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以2001/02年度为例,其大豆总产达到4190万吨,种植面积达到1630万公顷,分别是1970年的28倍和12倍 。这种飞跃式的发展,使其迅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这一“奇迹”的背后,并非“地广人稀”的必然结果,而是“国家意志 + 顶级科研 + 规模化资本”三者精密结合的产物。


“三驾马车”的合力


国家意志与规划:20世纪60年代末,巴西政府启动了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国家计划,明确将大豆纳入夏季作物序列。政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扶持和导向 。


科研攻关 (Embrapa):巴西大豆革命的真正“功臣”,是巴西国家农业研究所 (Embrapa)。当时,巴西大豆主要集中在南部的“老区”(如南里奥格兰德州)。而广袤的中西部“塞拉多”(Cerrado)地区,虽然地势平坦、价格低廉,但土壤酸性极高,传统大豆品种根本无法生长。Embrapa 的科研人员通过集中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了适应巴西热带气候和高酸性土壤的革命性大豆新品种 。这一技术突破,等于为巴西凭空“创造”出了亿万亩的良田。


资本与规模化:政府通过国有银行为大豆种植户提供专项资金,大力推动小规模种植向工业化、规模化生产转变。同时,修建了大量配套道路和国际交易渠道 。


地理大迁徙:从“老区”到“新区”


Embrapa的技术突破,引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地理大迁徙”。巴西的大豆生产迅速从南部“老区”向中西部的“新区”(塞拉多地区)迁移 。


到2002/03年度,新区的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已经全面超过了传统产区 。


我们此次考察的巴拉那州,则是巴西大豆“老区”(南部传统产区)的代表 。与新区不同,其种植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保持稳定 。


规模化的力量:品质的“单一性”


“新区”的崛起,带来了巴西大豆最核心的竞争力——规模化。


与老区农场(平均500公顷左右)不同,马托格罗索州的新农场规模大得惊人。例如,一个农场的面积就可能接近2万公顷 。


这种超大规模,带来了一个对我们饲料行业至关重要的副产品——品质的单一性。


在一个2万公顷的农场里,可能只种植了2个大豆主品种。这使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械化耕作”成为可能。其结果,除了极高的生产效率外,更保证了大豆品质的稳定和单一性。考察数据显示,这种模式下生产的大豆,能稳定地保持在最低 35%-36%的蛋白质和最低 18.5% 的含油率 (干基)。


对于配方师而言,巴西大豆的“品质单一性”和高蛋白,从它播种在万顷农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设计”好了。这种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是巴西大豆在全球市场上最强大的护城河。


二、2025/2026年度巴西大豆产情预判

作为行业同仁,我们最关心的是眼下的供应和未来的预期。在我们2025年11月考察巴西之际,全球大豆市场正处在两个关键作季的交汇点:


2024/2025年度(已收获)


根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 (CONAB) 在2025年7月发布的权威报告,该年度(已收获)的巴西大豆产量预估为 1.69487亿吨 。


值得注意的是,权威数据是动态更新的。例如,CONAB 在6月份的预测值是1.696058亿吨 ,而7月份的报告则基于最新的田间数据,将该数字下调了12万吨 。这提醒我们,在进行远期采购决策时,必须跟踪每月发布的最新CONAB报告。


图片


2025/2026年度(正播种)

这是我们此行关注的绝对焦点。我们脚下的土地正在播种的,就是这个全新的作季。


CONAB 在2025年10月(我们出发前)刚刚发布了对新一年度的首次预测。数据显示,预计2025/2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 1.776386亿吨,比上一年度(2024/25)增长3.6%。预计播种面积将扩大到4907.4万公顷。


关键的农时周期

为了帮助国内同行更好地理解巴西的供应节奏,我们必须了解其播种和收获周期。根据Conab的数据,巴西的农时大致如下 :


播种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9月至12月。到2025年1月初,像马托格罗索州这样的主产区,播种工作已基本100%完成。


收获季:从次年的1月开始,2月至5月进入收获高峰。

我们11月初的考察,恰逢播种季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们亲身感受到的,是巴西农业对“1.77亿吨”这个新目标的巨大信心和惊人动员力。



三、巴西的生产技术秘诀

巴西大豆单产的提高速度,甚至超过了其面积扩张的速度 。这背后,是两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在提供动力。


秘诀一:“免耕法”的全面普及


我们在巴西农田看到的第一个震撼,是土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秸秆。这就是巴西农业的法宝——“免耕法”,即“不动土”的革命。


农民在前茬作物的秸秆覆盖下,使用特制播种机直接播种,完全不翻耕土壤。在巴西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下,这种耕作方式的意义是革命性的:


控制水土流失:免耕法是巴西应对热带降雨、控制水土流失的“护身符” 。


保持水分和固碳:秸秆覆盖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这在日益频繁的干旱气候下至关重要),减少拖拉机翻耕带来的燃料消耗,并能将大量碳“固定”在土壤中 。


高普及率:巴西是全球免耕法的绝对领导者。南美洲约70%的耕地采用了免耕法 。以“老区”巴拉那州(Paraná)为例,免耕法的采用率从2006年的68.5%进一步上升到2017年的78.9% 。


图片



秘诀二:转基因技术 的近乎全覆盖


免耕法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第二项技术——转基因。


如果不在播种前翻耕土地,杂草将是最大的敌人。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如抗草甘膦大豆),是实现高效、低成本免耕法的前提。


“免耕法 + 转基因技术”是巴西生产力(单产)提升的关键组合。


数据:早在2016/17年度,巴西约96.5%的大豆作物已是转基因品种。


Intacta 技术:例如,孟山都/拜耳的Intacta(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技术,在南美的采用率极高(2017/18年占75%) 。


国内进口端:从中国海关的数据看,2024年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约1.041亿吨,占进口大豆总量的99.12% ,这些大豆绝大多数来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


对于我们国内配方师而言,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采购的巴西大豆 = 99%以上的转基因大豆。


这意味着,其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农药残留(如草甘膦)等品控指标,与非转基因大豆(如少量俄罗斯大豆)有着根本的不同。在设计配方、评估原料和进行品控时,必须将“转基因”作为巴西大豆的技术基准来考虑。

四、最大的短板—内陆物流瓶颈

如果说生产端(免耕法+转基因)是巴西的“长板”,那么物流端就是它最大的“短板”。巴西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落后的基础设施 。一个惊人的数据是:巴西全国只有13%的道路是铺设过的的。


极度依赖卡车


在马托格罗索州的农场,大豆收获后唯一的出路,就是装上卡车车队 。卡车沿着巴西的“大豆生命线”——BR-163号公路——向北行驶,目的地是亚马逊河流域的港口城市(如米里蒂图巴 Miritituba 或圣塔伦 Santarem),全程可能需要数周时间 。在那里,大豆被换装上驳船,沿亚马逊河水道出海。

图片



巴西大豆的生命线


BR-163公路,既是巴西大豆的生命线,也是最大的“堵点”。过去,这条公路的大段路面没有铺设沥青,一到雨季就泥泞不堪,卡车深陷其中,导致全球大豆价格因“巴西物流”而剧烈波动的消息屡见不鲜。


但我们2025年考察时,情况正在发生质变。这条“大豆公路”正在经历一场现代化改造:


质量的飞跃:BR-163的铺设工作一直在推进 。根据2025年的最新报道,马托格罗索州Sinop至Sorriso的新路段,因其高质量的沥青铺设,甚至获得了“巴西最佳公路”奖 。


私有化提速:2025年5月,巴西政府宣布,BR-163/MS(南马托格罗索州段)的特许经营权已确定。未来29年,私营公司将投入超过93亿雷亚尔(约合120亿人民币)对该路段进行全面的现代化升级改造 。


未来的希望“谷物铁路”


巴西的终极梦想,是建立一条从马托格罗索州直达北部港口的“谷物铁路” ,彻底摆脱对卡车的依赖。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2024年6月的报道指出,像Ferrogrão这样的关键铁路项目“已被搁置” 。


巴西的铁路网极其薄弱。全国仅有3.1万公里铁路,其中还有1万公里处于无法使用的状态;而美国的铁路网长达22.5万公里 。


物流之战:沥青 vs 铁轨


巴西的物流之战,是“沥青 vs 铁轨”之战。目前来看,由私有资本推动的公路现代化 (BR-163) 正在赢得进展,而国家主导的铁路计划 却陷入停滞。


这对我们中国买家意味着什么?


成本变量:巴西大豆的FOB(离岸价)报价中,最大的变量就是内陆物流成本。


确定利好:BR-163的现代化和私有化 ,是一个确定的利好。它正在实实在在地降低卡车运输成本和时间。


长期利空:“谷物铁路” 的停滞,是一个长期的利空。它意味着巴西物流效率的下一次飞跃被无限期推迟,巴西大豆的物流成本存在上限,并且将长期暴露在柴油价格波动和卡车司机罢工的风险之下。

五、中国的疏浚工程


大豆车队(或驳船)的终点,是巴西的“咽喉”——南部和北部的世界级港口。其中,桑托斯港 (Santos) 和巴拉那瓜港 (Paranaguá) 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两大门户”。


巴拉那瓜港是巴西最大的农作物出口港 。


第一和第二大门户


根据2024年的最新数据,巴西对华大豆出口的格局非常清晰 :

桑托斯港:稳居第一,占巴西对华大豆出口总量的 42.4%。

巴拉那瓜港:从第三位跃升至第二位,占 20%。


巴拉那瓜港的“中国速度”


在巴拉那瓜港,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中国联系”。

2024年第一季度,巴拉那瓜港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320万吨)与去年同期(156万吨)相比,同比暴增了105%。


在巴西大豆总产量并未翻倍的情况下,一个港口对华出口量为何能实现“翻倍”?


答案就是,巴拉那瓜港效率的指数级提升,背后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功臣”——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上海航道局巴西公司 (上航巴西公司) 。


自1999年以来,特别是近5年,上航巴西公司接手了欧洲公司的疏浚工作。与欧洲公司“只负责维护”不同,上航巴西公司主动对航道进行了挖深和拓宽 :


内航道:深度从12.5米加深到 14.5米。外航道:深度加深到 16米。航道宽度:从200米拓宽到 250米 (18)。


这一“中国疏浚”工程,带来的结果是革命性的。更深更宽的航道,意味着可以停靠更大型的散货船,装载效率大幅提升。这使得巴拉那瓜港的年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 ,并实现了港口CEO所说的:“在巴西大豆减产的情况下,以更高效率完成了出口” 。


这不是简单的贸易,这是中国在战略层面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通过“中交建”这样的国家基建力量,中国正在物理上重塑巴西的港口,使其能够更高效、更低成本地服务于中国的需求。


当我们的货船满载大豆从巴拉那瓜港出发时,它正行驶在中国企业加深的航道上。这种由国家力量背书的基础设施保障,是我们(作为买方)供应链稳定性的最强“压舱石”。



六、饲料配方师的核心关切_巴西大豆的营养

巴西大豆的育种目标和主流品种,会如何影响我们在中国压榨出的豆粕的最终营养价值?


我们必须洞察巴西大豆产业的内部核心驱动力:巴西对生物柴油的巨大需求 。


根据巴西植物油工业协会 (Abiove) 的预测,2025年巴西大豆压榨量将达到5850万吨,豆粕产量达4510万吨 。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满足其国内生物柴油的生产需求 。


这对我们中国买家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信号。它意味着:

巴西的育种选择:巴西的农民和育种机构(如Embrapa),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其首要经济目标是最大化“出油率”,因为豆油是生物柴油的原料 。


蛋白质的“副产品”化:在巴西国内的压榨逻辑中,豆粕正在从“主要产品”变为豆油的“副产品” 。


图片



给中国配方师的启示


我们(中国饲料企业)进口的,是为巴西生物柴油市场“优化”过的、高含油率的大豆。


当我们在国内的压榨厂将其压榨时,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是“蛋白质(豆粕)的价值”问题。


原豆的育种目标是“油” ,但我们配方师的KPI是“可消化氨基酸”。这种供应链上下游的目标错位,带来了我们必须管理的核心风险:


走出“粗蛋白”的陷阱:大豆的蛋白质和油分呈负相关。当巴西的育种体系优先选择“高含油率” 时,其对应品种的蛋白质质量(即氨基酸谱和消化率)可能不是最优的。因此,我们绝不能仅凭国内压榨出的豆粕“粗蛋白”达标(例如46%或48%),就认为它是最优质豆粕原料。


认识到“变异性 = 成本”:最大的风险是“变异性”。来自巴西不同产区、不同品种(都是高含油率品种)的原豆,在混合压榨后,其豆粕的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的可消化率可能会出现巨大波动。


配方师的噩梦:对于饲料配方师来说,“变异性”是我们的噩梦 。它意味着我们必须使用更高的安全系数来配制饲料,即添加更多的、昂贵的合成氨基酸,以确保最低一批次的豆粕也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这种“过度添加”,就是我们为原料“变异性”支付的真金白银,它会直接增加饲料成本。

七、未来的挑战_全球“环保”将如何冲击我们的供应链?

未来5年,巴西大豆最大的变数不是天气,而是“环保法规”。这分为“内忧”和“外患”。


1、巴西的“内忧”:保护协议快“保不住”了


(是什么) 巴西国内有一个长达近20年的“君子协定”,叫“亚马逊大豆暂停令” (ASM) 。


(做了什么) 简单说,就是中粮、嘉吉等大公司自愿承诺,不买2008年以后在亚马逊雨林砍伐区种的豆子 。这个协议很成功,保护了亚马逊 。


(问题) 但在2025年,巴西国内一些农民团体正试图推翻这个协议,他们认为这不公平,阻碍了他们(合法)砍伐 。这导致巴西的内部政策非常混乱。


2、巴西的“外患”:欧盟的“最严环保法” (EUDR)


(是什么) 如果说“内忧”只是动摇,那“外患”就是致命一击。欧盟(EU)出台了一个强制性的“零毁林法案” (EUDR) ,并已在2024年底到2025年生效 。


(做什么) 这个法律禁止进口任何在2020年12月31日之后砍伐过森林(不管合法还是非法)的土地上生产的大豆 。


3、“王炸”:为什么欧盟新规如此致命?

(核心问题) 因为欧盟的新规(EUDR)不仅覆盖亚马逊,它覆盖巴西所有地区!


(影响) 过去的“君子协定”(ASM) 只管了亚马逊,。而欧盟的新规,把所有区域都管住了。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