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5年上半年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及后市展望

2025-08-30
来源: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

山东是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大省,2025年上半年,在市场拉动和政策引导下,活牛价格触底回升,肉牛行情快速回暖,养殖形势持续向好。

一、2025年上半年肉牛产业发展形势

(一)产业基本情况。

1.生产规模开始恢复。今年2月份以来,肉牛市场行情开始回暖,养殖场户信心有所恢复,补栏积极性增加。我省肉牛二季度末存栏177.9万头,同比增加2.5%,环比增长2.2%。

2.肉牛出栏触底反弹。今年以来,肉牛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最高价格达到27.3元/公斤,较年内低点增长21.1%,叠加前期牛犊价格处于低位,肉牛养殖效益明显改善,养殖户趁机出栏。上半年,牛出栏114.4万头,同比增长4.2%。牛肉产量25.0万吨,增长4.7%。

3.牛肉进口量跌价增。根据海关数据,2025年上半年牛肉进口总量为130万吨,同比下降9.5%。进口总额为66.5亿美元,同比下降3.3%,降幅小于进口量,反映进口单价上涨。1-5月进口均价达5108美元/吨,同比上涨6.7%。进口牛肉量跌价增,利好国产牛肉。

(二)上半年行情变化特点。

1.肉牛行情快速回暖。2025年上半年,我省活牛均价25.16元/公斤,较2024年同期增长15.7%。牛肉价格同步回暖,上半年牛肉均价58.86元/公斤,较2024年同期增长12.7%。二季度开始,犊牛和淘汰母牛价格开始止跌回升。据监测,截至6月底,犊牛均价为29.5元/公斤,同比上涨24.8%;淘汰母牛均价为19.4元/公斤,同比上涨21.4%,已经超越了过去两年的最高点。

2.养殖利润显著改善。价格回暖促进了养殖利润全面好转。犊牛养殖利润(250公斤出栏)从亏损360元/头升至盈利440元/头以上,专业育肥利润(250公斤入栏,650公斤出栏)从盈利1000元/头升至盈利2000元/头以上,盈利周期已经接近半年。随着专业育肥利润扭亏为盈,肉牛出栏体重连续上升,养殖主体的出栏心态已经趋于理性,有利于肉牛价格保持稳健走势。

二、2025年下半年肉牛产业展望

从国内产能看,犊牛和母牛价格走势表明,肉牛养殖主体在逐步扩产,但由于肉牛繁育周期和育肥周期较长,这些新增产能难以在今年下半年释放,反而会导致肉牛存栏回升和出栏下降,从而促进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在盈利的背景下,淘汰母牛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样,养殖主体可出栏的牛源开始萎缩,出栏意愿又在变弱,最终会导致市场供给由升转降。

从进口方面看。下半年商务部对进口牛肉的保障措施调查还在进行,贸易商为规避市场风险,大概率继续减少订单。2025全年进口量有望降至265万吨甚至250万吨以下,同比降幅为10%-15%;同时进口单价将保持高位运行,这将进一步缓解国内牛肉市场的外部压力。在内外因素的双重推动下,震荡上行将成为市场走势的主基调。

三、产业发展建议

(一)培育并提升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竞争力。支持肉牛养殖优势产区、养殖大县发展现代屠宰加工业,推进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集群式发展。推进屠宰标准化创建,支持企业建设高标准屠宰车间及配套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鼓励企业建立自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担保方式,解决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鼓励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成立屠宰加工企业联盟,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挑战。

(二)建立科学统一的国产牛肉分类分级标准。基于我国肉牛品种特点和市场需求,从质量指标(大理石花纹、肉色、脂肪色、pH值、嫩度)和产量指标(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胴体重)两大维度进行综合评定,可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设立“特优、优、良、普通”四级体系,并针对不同牛种(如黄牛、水牛、杂交牛)制定差异化评价参数。同时需配套完善胴体分割标准、检验检疫规程及可追溯机制,通过分级定价引导养殖端提质增效,促进牛肉产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最终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由产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

(三)加强肉牛市场监测预警。加强肉牛市场信息化体系建设,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到肉牛全产业链管理,强化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技术团队建设,定期发布市场供求、贸易、价格变动、品质要求、产业动态等信息,引导生产预期,保证国内市场供给稳定,价格平稳运行。

(来源:山东省畜牧业监测预警专家组   主笔:张德敏)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