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全国生猪均价呈现短涨后连续下滑走势。主因为西南和华南产区大场面临上月未完成的出栏任务,以及局部地区猪病干扰导致集中出栏,且东北散户出栏积极性较高,而全国屠宰产能集中在中部地区,但南方屠宰产能有限,东北屠宰产能不抵出栏压力,供应过剩导致猪价持续低位下探。
伴随气温下降后生猪增重加快,可出栏生猪数量增加,同时考虑二次育肥补栏量偏少,利多标猪出栏量。结合9月份样本养殖企业生猪出栏计划环比继续增加的预期,预计9月份生猪整体供应仍较充沛,虽130-140公斤阶段生猪仍略显紧俏,但标猪出栏量增幅明显,难以对猪价形成持续利多支撑。
下游市场承接有限,猪价反弹力度不足
近期规模企业出栏减少,屠宰端为减少收购压力和收购成本,多将收购重心转向散户,散户猪源占比重明显提升。且卓创资讯监测肥标价差对比走势发现,规模企业压栏的同时,肥标价差有收窄迹象。主因为调运新规执行后,散户猪源出省压力较大,部分选择将前期压栏大猪猪源集中出栏,推动肥标价差明显收窄。
而规模场压栏过程中,出栏均重亦在提升,散户猪源在出栏被消化后,大猪存栏减少。届时规模场或避开集中出栏期而陆续增量,但下游市场承接有限,猪价或仍面临反弹力度不足的情况。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数据分析,在规模场出栏暂未恢复的状态下,猪价长跌不止主因散户集中出栏,以及西南和华南过剩产能的集中放量。未来随着散户出栏减少,规模场或恢复出栏,需求端消化有限,猪价或仍反弹无力。
越卖越亏,考验猪企的资金链和成本控制能力
近月来国内生猪价格呈现弱势运行。近日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陆续披露的8月份生产数据也显示,当月猪价环比均下行。
“量增价跌、收入锐减”的财务数据,清晰地勾勒出当前生猪养殖行业所处的艰难境地。尽管企业通过提升出栏量来摊薄固定成本、维持市场地位,但在猪价远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的背景下,销量越大往往意味着亏损越多。这种“越卖越亏”的局面,正在持续考验着各大猪企的资金链和成本控制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生猪行业仍处于本轮猪周期的深度磨底阶段。产能去化虽在进行,但速度相对缓慢,导致市场供给依然充裕,价格反弹动力不足。对于养殖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将更加聚焦于成本控制、资金实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在行业景气度未出现根本性扭转之前,上市猪企的盈利压力仍将持续。